全国人大代表高纪凡:技术创新助力降本增效 推动新能源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华网

全国人大代表高纪凡:技术创新助力降本增效 推动新能源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2023-03-12 18:35:08
来源:新华网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接受新华网两会云连线采访,就光伏企业如何进一步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等方面分享了他的思考。

全国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

  新华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过去五年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您认为,光伏企业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面应该如何落实?

  高纪凡:科技自立自强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创新是新能源发展的关键要害。

  光伏产业2004年进入快速发展期,电池效率从当时的约10%提升到目前的25%左右,组件成本降幅达到90%。工艺技术及设备技术的进步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电池转换效率。

  2022年国内主流企业p型PERC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3.5%。各种高效电池技术均已在我国实现规模化生产,制造装备的国产化率超过95%。n型TOPCon电池初具量产规模,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5%。HJT电池量产速度加快,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创造26.81%的世界新纪录,钙钛矿及叠层电池研发及中试取得新突破。如果能够把这些新技术产业化,新能源发电成本远远低于火电,甚至水电,就能够成为未来能源转型的主力军。

  技术的不断革新,对于光伏行业来说将起到降本增效的实际意义。每提高1%的电池转换效率,对终端成本能够产生4%的价值。假定按照2023年全球全年400GW总装机来算,终端按照5元1W,那就是两万亿元规模,所以每增加1%的效率提升,对整个行业会产生800亿元的价值。

  除了提高电池转化效率降低成本,现在我们的生产采取的是更加智能化、数字化的体系,同2010年相比,我们通过智能化、数字化,人均效率增加了20倍,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未来,我们将不断秉承以创新驱动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通过创新走新型能源体系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一生产车间。

  新华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您认为,实现“双碳”目标,光伏行业如何做到先立后破?

  高纪凡:我们应该推进以新能源为主要增量的政策机制和产业环境,尽最大努力加快新能源的发展,让新增的新能源可以大部分满足新增电力的需求,不要出现电力能源短缺的情况,确保能源供应,这是“立”。之后,我们再逐步过度到每年新能源增量超过当年全社会新增电力需求量,在确保电力能源供应的情况下逐步减少火电的量,逐步开始减碳,这是“破”。

  当前光伏发电应重视两个方向:一是如何在光伏发电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保持电网的平衡稳定,大力发展储能和加快推进火电灵活性调节是关键;二是如何消纳西部“沙戈荒”新增光伏装机的发电量,加快西电东送的特高压项目建设和促进产业向新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转移都非常重要。

  可以说,做好整个能源的调节平衡很关键。我们在青海和内蒙古,用戈壁、沙漠、荒漠建光伏发电站,加上储能和水电等,通过特高压,将电力传输到内地省份。

  同时,要大力发展新型储能,构建一个稳定可调的电力共建体系,更好地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保证能源的安全和稳定。所以我们现在正在路上,通过创新,不断地扩大规模,尽早地去达成目标。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一处光伏发电园区。

  新华网:据我们了解,天合光能在助力青海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接下来,在这方面还有什么具体举措?

  高纪凡:青海省是中国光伏发电排在前列的资源大省,是新能源优势区域,未来必然成为能源转型的主力军。

  我们在青海构建一个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包括太阳能发电站一体化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把青海的新能源资源转化产业优势,为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做出积极贡献。

  今年的2月,产业园第一期项目高效率的n型单晶硅已经投产,品质行业领先。同时我们的硅片、电池组件、配套的原材料、原辅材料也会陆续全面投产,在青海打造一个从原材料到产品,到新材料在内完整的光伏产业体系,我们在持续地努力。

  下一步,我们还将在青海构建光伏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中心,和青海高等院校进行协作,培养、吸引更多新能源方面人才,在青海打造新能源的科技创新高地、人才高地。

  我们也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在青海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把青海基地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技术领先、产品效率领先、自动化水平领先、管理水平领先的典范性产业基地。

 

【责任编辑:丁学良 】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28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