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柴达木盆地北缘,工行格尔木大柴旦支行面对高寒缺氧、地广人稀的艰苦环境,网点全员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信念,用心用情为当地各族群众提供有温度、有特色的金融服务。
一、“马背银行”送服务,金融活水润牧区
针对牧区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特点,网点创新推出“马背银行”流动服务模式。每月定期组织客户经理携带移动智能设备,驱车数百公里深入牧区,为牧民办理社保卡激活、小额贷款等业务。2024年冬季,客户经理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连续三天在雪山牧场为12户牧民办理了贷款手续,解决了他们的越冬饲草储备难题。哈萨克族牧民哈力克感动地说:“工行的服务就像冬天的太阳,暖到了我们心里。”
二、“双语服务”架桥梁,民族团结一家亲
网点特别配备精通汉语、蒙古语的员工,设立“民族团结示范岗”,确保各族群众都能享受到无障碍的金融服务。在营业大厅,随处可见用双语标注的温馨提示和业务指引。针对少数民族客户,网点还专门配备了图文并茂的双语金融知识宣传手册,让金融服务更有温度、更接地气。
三、“适老服务”显真情,银发群体更安心
针对当地老年客户占比高的特点,网点推出“银发暖心”服务工程。在营业网点设置老年客户专属服务区,配备老花镜、急救药箱等便民设施;对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提供上门服务;定期开展“金融知识大讲堂”,用当地方言为老年人讲解防范电信诈骗知识。72岁的退休教师张奶奶说:“这里的孩子们比自家孙子还贴心!”
多年来,在这片“风吹石头跑”的戈壁滩上,工行格尔木大柴旦支行用坚守诠释责任,用服务温暖人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网点将继续发扬“艰苦不怕苦,缺氧不缺精神”的优良作风,为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工行力量。(祁光月)